化学性质
熔点 74-77 °C
闪点 >100 °C
储存条件 0-6°C
甲基碳酸酯 用途与合成方法
毒性 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98~580mg/kg,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26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6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为475mg/m3。对大鼠无作用剂量为每天15mg/kg。鲤鱼LC50为22.2mg/L (48h)。对蜜蜂有毒。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m.p.76~77℃, b.p.180℃,闪点145℃,相对密度1.2,蒸气压36.796Pa(95℃),120℃、24h分解率>4%。易溶于丙酮、乙醇、氯仿,微溶于苯、甲苯,水中溶解度为2300mg/L (30℃),遇碱性物质易分解。
用途 具有良好的触杀和熏蒸作用,击倒力强,持效期3~4d,对稻叶蝉、稻飞虱有速效性防治效果。用25%可湿性粉剂30~37g/100m2 ,对水15~22.5kg喷雾,或用3%粉剂450g直接喷粉。此外还可用于防治棉蚜、棉铃虫、茶蚜虫、茶小绿叶蝉、稻纵卷叶螟、柑橘锈壁虱等。
用途 属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农作物
用途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叶蝉、飞虱、蝽象及果树害虫
用途 速灭威是一种防稻飞虱,稻叶蝉的速效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福蓟马及蝽蟓等,对稻纵卷叶螟、柑桔锈壁虱、棉红铃虫、蚜虫等也一定防效。
生产方法 有冷法和热法之分。1.氯甲酸间甲苯酯法(冷法)氯甲酸间甲基苯酯的制备 将光气于低温下通入甲苯中,缓慢地加入间甲酚。于-20℃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保持温度不高于0℃。调节釜内压力稍呈负压,加完碱后,使料液呈碱性。继续搅拌,然后加盐酸调节pH值为3,并加适量水,洗去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静置分层,放掉盐脚水而得。工艺条件:配料比为间甲酚:光气:碱=1:1.1:1.6,NaOH浓度20%,反应温度0℃。速灭威制备 将氯甲酸间甲基苯酯,滴加至过量的一甲胺水液中,温度在-10℃左右,同时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温度在0℃以下。反应毕,加水稀释,离心过滤,水洗,干燥而得。2.热催化法 将间甲酚在催化剂作用下,于100-110℃与光气直接反应,制得氯甲酸间甲酯的含量为96%。所用的催化剂可重复循环使用。氯甲酸间甲苯酯在甲苯中、于60℃与一甲胺进行胺化反应,无需经过水洗和脱溶。该工艺的特点是大地减少污水量,且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环境。原药为白色或微红色粉状固体。配制成2%或3%粉剂,20%或30%乳油,25%或50%可湿性粉剂。原料消耗定额:间甲酚(≥90%)760kg/t、甲胺(40%)690kg/t、甲苯290kg/t、光气(75%)870kg/t、烧碱(30%)3120kg/t、盐酸(37%)250kg/t。
生产方法 氯甲酸酯法
氯甲酸间甲苯酯的合成 以甲苯为溶剂,并冷却至-10℃左右,将光气经鼓泡器通入甲苯中进行吸收,温度不超过0℃,把定量间甲酚加入光气吸收液中,冷却、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缚酸,并分解多余光气。间甲酚、光气、氢氧化钠的配比为1:1.1:1.6 (mol),间甲酚与甲苯的配比为1:1.3 (质量比)。反应液经后处理并回收溶剂后得氯甲酸间甲苯酯。
速灭威的合成 将氯甲酸间甲苯酯加到经预冷的一甲胺溶液中,同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温度控制在0℃以下,经过滤、水洗、干燥等后处理,即得速灭威。
氨基甲酰氯法
将间甲酚投入溶剂中,滴加甲氨基甲酰氯,反应数小时后,搅拌升温,通氮赶去氯化氢,经过滤、水洗、干燥等后处理,制得产品。
异氰酸酯法
反应可在惰性溶剂(苯、甲苯)中进行,以叔胺(如三乙胺)为催化剂,异氰酸甲酯过量,控制反应温度,即可合成得速灭威。
类别 农药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268 毫克/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109 毫克/ 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
职业标准 STEL 0.5 毫克/ 立方米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n,N
危险类别码 22-51/53
安全说明 61-60
危险品运输编号 2757
RTECS号 FC8050000
HazardClass 6.1(b)
PackingGroup III
质量标准
熔点 74-77 °C
闪点 >100 °C
储存条件 0-6°C
甲基碳酸酯 用途与合成方法
毒性 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98~580mg/kg,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26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6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为475mg/m3。对大鼠无作用剂量为每天15mg/kg。鲤鱼LC50为22.2mg/L (48h)。对蜜蜂有毒。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m.p.76~77℃, b.p.180℃,闪点145℃,相对密度1.2,蒸气压36.796Pa(95℃),120℃、24h分解率>4%。易溶于丙酮、乙醇、氯仿,微溶于苯、甲苯,水中溶解度为2300mg/L (30℃),遇碱性物质易分解。
用途 具有良好的触杀和熏蒸作用,击倒力强,持效期3~4d,对稻叶蝉、稻飞虱有速效性防治效果。用25%可湿性粉剂30~37g/100m2 ,对水15~22.5kg喷雾,或用3%粉剂450g直接喷粉。此外还可用于防治棉蚜、棉铃虫、茶蚜虫、茶小绿叶蝉、稻纵卷叶螟、柑橘锈壁虱等。
用途 属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农作物
用途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叶蝉、飞虱、蝽象及果树害虫
用途 速灭威是一种防稻飞虱,稻叶蝉的速效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福蓟马及蝽蟓等,对稻纵卷叶螟、柑桔锈壁虱、棉红铃虫、蚜虫等也一定防效。
生产方法 有冷法和热法之分。1.氯甲酸间甲苯酯法(冷法)氯甲酸间甲基苯酯的制备 将光气于低温下通入甲苯中,缓慢地加入间甲酚。于-20℃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保持温度不高于0℃。调节釜内压力稍呈负压,加完碱后,使料液呈碱性。继续搅拌,然后加盐酸调节pH值为3,并加适量水,洗去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静置分层,放掉盐脚水而得。工艺条件:配料比为间甲酚:光气:碱=1:1.1:1.6,NaOH浓度20%,反应温度0℃。速灭威制备 将氯甲酸间甲基苯酯,滴加至过量的一甲胺水液中,温度在-10℃左右,同时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温度在0℃以下。反应毕,加水稀释,离心过滤,水洗,干燥而得。2.热催化法 将间甲酚在催化剂作用下,于100-110℃与光气直接反应,制得氯甲酸间甲酯的含量为96%。所用的催化剂可重复循环使用。氯甲酸间甲苯酯在甲苯中、于60℃与一甲胺进行胺化反应,无需经过水洗和脱溶。该工艺的特点是大地减少污水量,且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环境。原药为白色或微红色粉状固体。配制成2%或3%粉剂,20%或30%乳油,25%或50%可湿性粉剂。原料消耗定额:间甲酚(≥90%)760kg/t、甲胺(40%)690kg/t、甲苯290kg/t、光气(75%)870kg/t、烧碱(30%)3120kg/t、盐酸(37%)250kg/t。
生产方法 氯甲酸酯法
氯甲酸间甲苯酯的合成 以甲苯为溶剂,并冷却至-10℃左右,将光气经鼓泡器通入甲苯中进行吸收,温度不超过0℃,把定量间甲酚加入光气吸收液中,冷却、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缚酸,并分解多余光气。间甲酚、光气、氢氧化钠的配比为1:1.1:1.6 (mol),间甲酚与甲苯的配比为1:1.3 (质量比)。反应液经后处理并回收溶剂后得氯甲酸间甲苯酯。
速灭威的合成 将氯甲酸间甲苯酯加到经预冷的一甲胺溶液中,同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温度控制在0℃以下,经过滤、水洗、干燥等后处理,即得速灭威。
氨基甲酰氯法
将间甲酚投入溶剂中,滴加甲氨基甲酰氯,反应数小时后,搅拌升温,通氮赶去氯化氢,经过滤、水洗、干燥等后处理,制得产品。
异氰酸酯法
反应可在惰性溶剂(苯、甲苯)中进行,以叔胺(如三乙胺)为催化剂,异氰酸甲酯过量,控制反应温度,即可合成得速灭威。
类别 农药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268 毫克/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109 毫克/ 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
职业标准 STEL 0.5 毫克/ 立方米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n,N
危险类别码 22-51/53
安全说明 61-60
危险品运输编号 2757
RTECS号 FC8050000
HazardClass 6.1(b)
PackingGroup III
危险性质
提示语 危险
危险有害信息 H227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注意 P210
:远离明火/热表面。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0
:不要吸入。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3
: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501
:通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废弃管理部门废弃内容物/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