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苷的畅销带动了其药材种植业的兴起。据了解,由于多年过度挖掘,传统雷公藤产地的资源保有量已急剧萎缩,而市场对雷公藤药材的年需求量仍在继续增加。按1克雷公藤多苷可加工成100片(10mg)来算,国内市场对雷公藤多苷原料药的需求量每年不少于500吨。如若长期维持这一药材消耗量,预计在今后几年内我国野生雷公藤药材资源必将消耗殆尽。
为此,浙江南部丽水、缙云等几个山区县大力推行雷公藤药材的人工栽培。幸而雷公藤种植非常容易,基本上只要将其苗木种在向阳山坡上就能自然生长且长势良好,3年后即可采收药材。如今,浙江已有近15万亩山地种上雷公藤,福建的种植面积也与浙江不相上下,估计今后几年我国雷公藤药材供应应无多大问题。
发掘抗癌等新用途
实际上,雷公藤含有100种以上植物化学成分,而医药行业此前实际利用的仅仅是其中的“多苷”。所幸我国在几年前即已发现,雷公藤还含有一种出色的天然抗癌药成分——雷公藤红素(又名“南蛇藤素”)。
据国内资料介绍,雷公藤红素的抑瘤率高达65%~93%,远高于目前国际市场上畅销的紫杉醇注射液。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新发现的雷公藤红素这一抗癌新药对人体无毒无害,可以长期使用而不会损害免疫系统或产生强烈毒副作用,可以说是迄今科学家所发现的最理想的天然抗癌药物之一。业内人士认为,雷公藤红素有望成为21世纪新畅销天然抗癌药,其市场远景规模将达每年30亿元人民币。西方药学研究人员正在密切注视中国同行们的研究进展情况。
不仅如此,就连上市已有20年之久的雷公藤多苷也被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新用途——作为器官移植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免疫抑制剂。在我国多家医院所做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病人口服雷公藤多苷片以后抗排斥反应效果与进口药品山地明相似,而雷公藤多苷片的价格仅为后者的几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