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储存条件 0-6°C
Merck 13,3163
野燕枯硫酸二甲酯 用途与合成方法
毒性 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239~470mg/kg,小鼠为31mg/kg;雄兔急性经皮LD50为3540mg/kg。对皮肤和眼睛略有刺激。三代繁殖试验和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未见异常,大鼠2年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500mg/kg饲料,狗3个月无作用剂量为每天2.5g/kg。动物试验未见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鲤鱼LC50>100mg/L (96h);野鸭急性经口LD50>1000mg/kg,蜜蜂LD50为36.2μg/只。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固体,有吸湿性。m.p.155~157℃,蒸气压1.33×10-5Pa (20℃),相对密度1.13。在水中溶解度为76%(25℃)、78%(37℃)、85%(56℃);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石油烃类。水溶液(pH值3~3.4)对光照和酸性条件稳定,对碱不稳定,在120℃贮存169h无影响。工业品含量>96%,m.p.150~160℃。
用途 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剂。主要防除野燕麦,药剂施于野燕麦叶片上后,吸收转移到叶心,作用于生长点,破坏野燕麦的细胞分裂和野燕麦顶端、节间分生组织中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使其停止生长,最后全株枯死。用于防除大麦、小麦和黑麦田的野燕麦时,用64%可溶性粉剂11.3~22.5g/100 m2 ,对水7.5kg喷雾。一般在芽后3~5叶期使用。
用途 草吡唑是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小麦、大麦田中的野燕麦。
生产方法 按下述步骤合成:(1)由苯乙酮、苯甲醛、双氧水合成2,3-环氧-1,3-二苯基丙酮-1(称环氧化物)。(2)由2,3-环氧-1,3-二苯基丙酮-1与水合肼合成3,5-二苯基吡唑。(3)3,5-二苯基吡唑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得草吡唑。原料消耗定额:苯乙酮(工业品)660kg/t、苯甲醛(95%)590kg/t、氢氧化钠(95%)190kg/t、乙醇(95%)140kg/t、水合肼(85%)290kg/t、二甲苯270kg/t、双氧水(30%)770kg/t、对甲苯磺酸(工业品)20kg/t、硫酸二甲酯(95%)710kg/t、二甲基甲酰胺350kg/t。
生产方法 3,5-二苯基吡唑的制备 苯与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制得苯乙酮,苯乙酮与苯甲醛在催化量的氢氧化钠存下下,以乙醇为溶剂,于室温下反应4h制得,加入水合肼,温度不超过30℃,加毕搅拌15min,加热蒸出绝大部分乙醇,静置分层,将下层3,5-二苯基吡唑啉趁热放入脱氢反应釜。以二甲苯为溶剂,升温分批加入硫黄,附着二甲苯的蒸出,反应温度不断上升,至160℃保持1~1.5h,稍冷后将蒸出的二甲苯慢慢加入,冷却至室温,过滤,得3,5-二苯基吡唑。
野燕枯的合成 3,5-二苯基吡唑和氯苯(也可仍在二甲苯溶液中)、氢氧化钠、PTC加热回流,反应一定时间后,滴加硫酸二甲酯,反应1~2h后,降温,水洗,以除去硫酸钠,得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再加入稍过量的硫酸二甲酯,于100℃以下反应2~3h。用水萃取生成的燕麦枯,氯苯层也用水萃取,合并水相,得野燕枯水溶液。
类别 农药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27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通风低温干燥; 与库房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 雾状水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n,N
危险类别码 22-50/53
安全说明 60-61
危险品运输编号 2588
RTECS号 UQ9820000
HazardClass 6.1(b)
PackingGroup III
质量标准
储存条件 0-6°C
Merck 13,3163
野燕枯硫酸二甲酯 用途与合成方法
毒性 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239~470mg/kg,小鼠为31mg/kg;雄兔急性经皮LD50为3540mg/kg。对皮肤和眼睛略有刺激。三代繁殖试验和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未见异常,大鼠2年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500mg/kg饲料,狗3个月无作用剂量为每天2.5g/kg。动物试验未见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鲤鱼LC50>100mg/L (96h);野鸭急性经口LD50>1000mg/kg,蜜蜂LD50为36.2μg/只。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固体,有吸湿性。m.p.155~157℃,蒸气压1.33×10-5Pa (20℃),相对密度1.13。在水中溶解度为76%(25℃)、78%(37℃)、85%(56℃);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石油烃类。水溶液(pH值3~3.4)对光照和酸性条件稳定,对碱不稳定,在120℃贮存169h无影响。工业品含量>96%,m.p.150~160℃。
用途 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剂。主要防除野燕麦,药剂施于野燕麦叶片上后,吸收转移到叶心,作用于生长点,破坏野燕麦的细胞分裂和野燕麦顶端、节间分生组织中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使其停止生长,最后全株枯死。用于防除大麦、小麦和黑麦田的野燕麦时,用64%可溶性粉剂11.3~22.5g/100 m2 ,对水7.5kg喷雾。一般在芽后3~5叶期使用。
用途 草吡唑是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小麦、大麦田中的野燕麦。
生产方法 按下述步骤合成:(1)由苯乙酮、苯甲醛、双氧水合成2,3-环氧-1,3-二苯基丙酮-1(称环氧化物)。(2)由2,3-环氧-1,3-二苯基丙酮-1与水合肼合成3,5-二苯基吡唑。(3)3,5-二苯基吡唑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得草吡唑。原料消耗定额:苯乙酮(工业品)660kg/t、苯甲醛(95%)590kg/t、氢氧化钠(95%)190kg/t、乙醇(95%)140kg/t、水合肼(85%)290kg/t、二甲苯270kg/t、双氧水(30%)770kg/t、对甲苯磺酸(工业品)20kg/t、硫酸二甲酯(95%)710kg/t、二甲基甲酰胺350kg/t。
生产方法 3,5-二苯基吡唑的制备 苯与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制得苯乙酮,苯乙酮与苯甲醛在催化量的氢氧化钠存下下,以乙醇为溶剂,于室温下反应4h制得,加入水合肼,温度不超过30℃,加毕搅拌15min,加热蒸出绝大部分乙醇,静置分层,将下层3,5-二苯基吡唑啉趁热放入脱氢反应釜。以二甲苯为溶剂,升温分批加入硫黄,附着二甲苯的蒸出,反应温度不断上升,至160℃保持1~1.5h,稍冷后将蒸出的二甲苯慢慢加入,冷却至室温,过滤,得3,5-二苯基吡唑。
野燕枯的合成 3,5-二苯基吡唑和氯苯(也可仍在二甲苯溶液中)、氢氧化钠、PTC加热回流,反应一定时间后,滴加硫酸二甲酯,反应1~2h后,降温,水洗,以除去硫酸钠,得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再加入稍过量的硫酸二甲酯,于100℃以下反应2~3h。用水萃取生成的燕麦枯,氯苯层也用水萃取,合并水相,得野燕枯水溶液。
类别 农药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27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通风低温干燥; 与库房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 雾状水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n,N
危险类别码 22-50/53
安全说明 60-61
危险品运输编号 2588
RTECS号 UQ9820000
HazardClass 6.1(b)
PackingGroup III
危险性质
提示语 危险
危险有害信息 H227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注意 P210
:远离明火/热表面。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0
:不要吸入。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3
: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501
:通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废弃管理部门废弃内容物/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