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毒性 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99.2mg/kg,雌大鼠为157.2mg/kg;兔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0.286mg/kg (4h)。对兔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大鼠2年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每天0.75mg/kg、小鼠为每天3mg/kg、狗每天1mg/kg。对大鼠、小鼠和兔无致畸作用。在大鼠三代繁殖试验中未见至繁殖有影响;在致癌试验剂量下,对大鼠和小鼠均呈阴性;Ames试验、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微核试验、活体外细胞遗传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等均呈阴性。虹鳟鱼LC500.0016mg/L (96h),蓝鳃鱼LC500.0043mg/L (96h),水蚤LC5038mg/L (48h)。鹌鹑急性经口LD50>2510mg/kg。蜜蜂接触LD500.00012mg/只。
化学性质 原药为黄色至橘黄色树脂状物质。相对密度1.7 (20℃),蒸气压1.7Pa (1.73×10-11Pa) (25℃),[α]D+21 o~+27 o(50g/L甲苯)。能溶于丙酮、二甲苯、甲苯、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乙醇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为70mg/L。当50℃时,6个月不分解,对光稳定,无腐蚀性。
用途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药剂通过昆虫表皮透透或食取经药剂处理后叶子进入体内。四溴菊酯通过抑制离子通道关闭能力,干扰调节钠离子流的离子通道,导致过多的钠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对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振幅,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兴奋完全消失、麻痹、虚脱而顽死亡。四溴菊酯可用于防治鞘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害虫,尤其是禾谷类、棉花、玉米、果树、烟草、蔬菜、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用量0.075~1.95g有效成分/100m2。
生产方法 制备方法一
在四氯化碳溶剂中,二溴菊酸与溴加成,于20℃反应1h,得四溴菊酸,再与氯化亚砜在DMF和石油醚中转化为四溴菊酰氯,然后与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合成四溴菊酯。
制备方法二
二氯菊酰氯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较高产率,四溴菊酯氯可通过二氯菊酰氯与溴交换反应和加成反应制得,再与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作用合成四溴菊酯。
制备方法三
四溴菊酯与可采用溴氰菊酯在四氯化碳存在下加溴制得。
安全信息
危险品运输编号 2588
HazardClass 6.1(b)
PackingGroup III
质量标准
毒性 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99.2mg/kg,雌大鼠为157.2mg/kg;兔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0.286mg/kg (4h)。对兔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大鼠2年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每天0.75mg/kg、小鼠为每天3mg/kg、狗每天1mg/kg。对大鼠、小鼠和兔无致畸作用。在大鼠三代繁殖试验中未见至繁殖有影响;在致癌试验剂量下,对大鼠和小鼠均呈阴性;Ames试验、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微核试验、活体外细胞遗传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等均呈阴性。虹鳟鱼LC500.0016mg/L (96h),蓝鳃鱼LC500.0043mg/L (96h),水蚤LC5038mg/L (48h)。鹌鹑急性经口LD50>2510mg/kg。蜜蜂接触LD500.00012mg/只。
化学性质 原药为黄色至橘黄色树脂状物质。相对密度1.7 (20℃),蒸气压1.7Pa (1.73×10-11Pa) (25℃),[α]D+21 o~+27 o(50g/L甲苯)。能溶于丙酮、二甲苯、甲苯、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乙醇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为70mg/L。当50℃时,6个月不分解,对光稳定,无腐蚀性。
用途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药剂通过昆虫表皮透透或食取经药剂处理后叶子进入体内。四溴菊酯通过抑制离子通道关闭能力,干扰调节钠离子流的离子通道,导致过多的钠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对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振幅,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兴奋完全消失、麻痹、虚脱而顽死亡。四溴菊酯可用于防治鞘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害虫,尤其是禾谷类、棉花、玉米、果树、烟草、蔬菜、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用量0.075~1.95g有效成分/100m2。
生产方法 制备方法一
在四氯化碳溶剂中,二溴菊酸与溴加成,于20℃反应1h,得四溴菊酸,再与氯化亚砜在DMF和石油醚中转化为四溴菊酰氯,然后与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合成四溴菊酯。
制备方法二
二氯菊酰氯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较高产率,四溴菊酯氯可通过二氯菊酰氯与溴交换反应和加成反应制得,再与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作用合成四溴菊酯。
制备方法三
四溴菊酯与可采用溴氰菊酯在四氯化碳存在下加溴制得。
安全信息
危险品运输编号 2588
HazardClass 6.1(b)
PackingGroup III
危险性质
提示语 危险
危险有害信息 H227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注意 P210
:远离明火/热表面。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0
:不要吸入。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3
: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501
:通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废弃管理部门废弃内容物/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