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熔点 18-20 °C(lit.)
沸点 254-255 °C(lit.)
密度 1.028 g/mL at 25 °C(lit.)
折射率 n20/D 1.601(lit.)
闪点 >230 °F
水溶解性 insoluble
CAS 数据库 1885-38-7(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 2-Propenenitrile, 3-phenyl-, (E)-(1885-38-7)
EPA化学物质信息 2-Propenenitrile, 3-phenyl-, (2E)-(1885-38-7)
肉桂腈 用途与合成方法
香精香料 肉桂腈又名苯乙烯基氰,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人工合成香料,有强烈的肉桂样辛香香气,并有花香香韵,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化学性质稳定,受光照、热或酸、碱的浸蚀等都不起变化。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接触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与肉桂醛相比较,肉桂腈具有更加强烈的透发性,香势强而持久,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毒性均比肉桂醛小,是肉桂油和肉桂醛的理想替代品,可用于日化香精配方中,主要用于皂用香精和洗涤剂香精配方中,用量在2%以内。IFRA没有限制规定。由于肉桂腈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可进行付克、加成、还原、水解等反应,因此在医药、精细化工领域也广泛地得到使用。根据RIFM提供的资料,肉桂腈的急性毒性数据:口服LD504.15g/kg(大鼠),皮试LD50>5g/kg(兔子)。肉桂腈可由苯甲醛与乙腈在氢氧化钾溶液的存在下缩合而得;或由桂醛先转变成为醛肟,继之再经脱水而成。
杀抑菌作用 南京大学生物系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老师们通过对自行分离鉴定的植病菌Altornaria tenuis Nees和Rhizopus nigricans,皮肤癖病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Trichophytoa gypsoum、Trichophyton rubrum、Microsporum gypseum,以及22种霉菌(其中18种为常见粮食、水果等霉腐试菌,4种为人体浅部丝状菌)的抑菌作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肉桂腈具有较高的杀抑菌作用,有抗生素的作用,但不属于抗生素,对霉菌抑制效果好,抑菌谱广,并具有驱虫作用。实验表明,细菌在生产繁殖过程中需要叶酸参与,肉桂腈结构与PABA相似,两者竞争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抑制后者的活性,妨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叶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的成长繁殖;同时可以干扰一些细菌的合成,组织细胞分裂和所需酶的合成,抑制和影响细菌RNA的合成,降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死亡,使杀菌效果更彻底。更让人惊喜的是,肉桂腈并不会使人体产生依赖作用,他消灭菌种部落,但不会破会各菌群间的制约关系,从而不会产生耐药性。肉桂腈本身是一种香料,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接触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有关专家兴奋地表示,随着对肉桂腈在杀抑菌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肉桂腈有望完全取代抗生素,成为抗生素的“终结者”。
化学性质 浅苍黄色透明液体,具强烈而温暖的辛香花香。
用途 肉桂腈是一种极其稳定的腈基香料,香气很象天然肉桂。
用途 用于合成药品、香料和电子化学品等
生产方法 桂醛与盐酸羟胺在吡啶存在下经加成-消除反应生成醛肟,再与甲苯共沸脱水即得肉桂腈。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i
危险类别码 36/37/38
安全说明 26-36
危险品运输编号 3276
WGK Germany 3
RTECS号 UD1440000
F 9
海关编码 29269095
质量标准
熔点 18-20 °C(lit.)
沸点 254-255 °C(lit.)
密度 1.028 g/mL at 25 °C(lit.)
折射率 n20/D 1.601(lit.)
闪点 >230 °F
水溶解性 insoluble
CAS 数据库 1885-38-7(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 2-Propenenitrile, 3-phenyl-, (E)-(1885-38-7)
EPA化学物质信息 2-Propenenitrile, 3-phenyl-, (2E)-(1885-38-7)
肉桂腈 用途与合成方法
香精香料 肉桂腈又名苯乙烯基氰,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人工合成香料,有强烈的肉桂样辛香香气,并有花香香韵,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化学性质稳定,受光照、热或酸、碱的浸蚀等都不起变化。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接触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与肉桂醛相比较,肉桂腈具有更加强烈的透发性,香势强而持久,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毒性均比肉桂醛小,是肉桂油和肉桂醛的理想替代品,可用于日化香精配方中,主要用于皂用香精和洗涤剂香精配方中,用量在2%以内。IFRA没有限制规定。由于肉桂腈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可进行付克、加成、还原、水解等反应,因此在医药、精细化工领域也广泛地得到使用。根据RIFM提供的资料,肉桂腈的急性毒性数据:口服LD504.15g/kg(大鼠),皮试LD50>5g/kg(兔子)。肉桂腈可由苯甲醛与乙腈在氢氧化钾溶液的存在下缩合而得;或由桂醛先转变成为醛肟,继之再经脱水而成。
杀抑菌作用 南京大学生物系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老师们通过对自行分离鉴定的植病菌Altornaria tenuis Nees和Rhizopus nigricans,皮肤癖病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Trichophytoa gypsoum、Trichophyton rubrum、Microsporum gypseum,以及22种霉菌(其中18种为常见粮食、水果等霉腐试菌,4种为人体浅部丝状菌)的抑菌作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肉桂腈具有较高的杀抑菌作用,有抗生素的作用,但不属于抗生素,对霉菌抑制效果好,抑菌谱广,并具有驱虫作用。实验表明,细菌在生产繁殖过程中需要叶酸参与,肉桂腈结构与PABA相似,两者竞争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抑制后者的活性,妨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叶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的成长繁殖;同时可以干扰一些细菌的合成,组织细胞分裂和所需酶的合成,抑制和影响细菌RNA的合成,降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死亡,使杀菌效果更彻底。更让人惊喜的是,肉桂腈并不会使人体产生依赖作用,他消灭菌种部落,但不会破会各菌群间的制约关系,从而不会产生耐药性。肉桂腈本身是一种香料,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接触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有关专家兴奋地表示,随着对肉桂腈在杀抑菌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肉桂腈有望完全取代抗生素,成为抗生素的“终结者”。
化学性质 浅苍黄色透明液体,具强烈而温暖的辛香花香。
用途 肉桂腈是一种极其稳定的腈基香料,香气很象天然肉桂。
用途 用于合成药品、香料和电子化学品等
生产方法 桂醛与盐酸羟胺在吡啶存在下经加成-消除反应生成醛肟,再与甲苯共沸脱水即得肉桂腈。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Xi
危险类别码 36/37/38
安全说明 26-36
危险品运输编号 3276
WGK Germany 3
RTECS号 UD1440000
F 9
海关编码 29269095
危险性质
提示语 危险
危险有害信息 H227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注意 P210
:远离明火/热表面。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0
:不要吸入。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3
: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501
:通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废弃管理部门废弃内容物/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