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食品透露,公司即将推出黑牛仔仔乳酸菌饮品。该公司新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迪年此前表示,该产品的工艺、菌种和市场上其他产品有所不同;近两年乳酸菌市场十分火爆,预计公司今年能够达到3000万元销售额。
而在三个月前,无锡养乐多乳品有限公司开工,这是养乐多在中国的第四家工厂,投产后日生产养乐多活性乳酸菌饮料达400万瓶,将成为养乐多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国产厂商和国外巨头的动作频繁,乳酸菌饮料或许正成为中国乳业的下一个红海。
自从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俄罗斯细菌学家伊利亚?梅契尼科夫首先发现乳酸菌的益生性而提出了“肠道腐败物质是老化的原因”这一理论学说之后,乳酸菌便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各种食品饮料中。
全球工业分析家(GIA)公司发布的《益生菌:全球战略商业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将达到288亿美元。在中国,乳酸菌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正以年均25%以上的增速飞速发展,乳酸菌产业作为食品工业中的新成员,被称为“食品科技皇冠上的明珠”。
但是,在中国这个新兴而庞大的市场,乳酸菌饮料却鱼龙混杂,核心的菌株依赖进口,国标也严重落后,这都制约了乳酸菌饮料市场的发展。
乳酸菌饮料市场乱象
在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光是以各种益生菌为卖点是饮料就有几十种,AB益生菌、龙根B菌、活性双歧杆菌、BB-12双歧杆菌、L99活性益生菌、LGG菌、BE80菌等,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产品有常温情况下促销的,也有低温冷藏销售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2013年5月召开的第八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乳酸菌饮品产业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递增,年产量突破16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
尼尔森的数据表示,中国2013年比2006年酸奶消费增长了3.5倍,乳酸菌饮料增长了9倍。
最早做乳酸菌饮料的日本养乐多,2001年进入中国时,日上市量不足10万支,到2013年,这一数字变成157万支,销售年增长率高达27%,2014年4月养乐多的日均销售量突破了200万支。
“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养乐多,其次是味全、之后是蒙牛和伊利”,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尽管很多产品都标注为乳酸菌饮料,但是还有活菌饮品与非活菌饮品的区别,由于“活性”乳酸菌饮品内含大量活菌,需冷藏(一般为2-10℃)保持菌的活性,保质期一般在1-2个月以内。而在生产“非活性”乳酸菌饮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或者是技术水平不够,在乳酸菌发酵后需经加热杀菌,因此,产品中不再含有活菌。
而乳酸菌饮料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益生菌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菌种的活性。
“很多乳酸菌饮料企业,其实都是死菌型产品,却以活菌的价格销售,以获取暴利。”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另一个被质疑的是其原料,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很多乳酸菌饮料都是使用复原乳生产的。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把牛奶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通俗地讲,复原乳就是用大包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
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汪家琦博士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牛奶是一直热敏性物质,反复加热肯定会流失一部分维生素和营养价值,使用复原乳的应该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复原乳”字样,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明复原乳或乳粉等所含原料及比例。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用而不标。
“根据国家规定,复原乳与产品名称应标识在包装容器的同一主要展示版面;标识的‘复原乳’字样必须醒目,其字号不小于产品名称的字号,字体高度不小于主要展示版面高度的1/5,但是只有旺旺等少数几家企业遵守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