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现象十分普遍。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在全世界每年出生的约1500万名婴儿中,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1例早产儿。大多数早产儿都在32~37孕周出生,但是还有160万名婴儿在28~32孕周时出生。此外,还约有78万名婴儿属于28孕周前出生的“极度早产儿”。
在一些低收入国家,超过90%的极度早产儿出生后随即死亡。这让早产成为继肺炎之后,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第二高的因素。但是在高收入国家,成熟的新生儿重症护理设施让超过90%的极度早产儿得以生存,在实际操作中,医生还在继续提高出生时间更早的早产儿的生存率。在美国,医生正在讨论把早产儿可以生存的孕周从24周降低到23周的可行性问题。在日本,从1991年开始,孕周达22周的早产儿即被认为可以生存下来。
当早产儿挣扎在生死线上时,他们的父母也在痛苦中挣扎。Hugo的父母在儿子进行一系列修复损伤器官手术时,就经历了非常煎熬的数周,他们知道儿子随时都会死亡。“最终,我感觉我们又回到了法国高速列车上。”Fabienne说,“尽管这趟列车行进得极快、颠簸得厉害,但我们终于又上了车。”
但是临时的危险度过之后会发生什么呢?由于相关研究耗时耗资,当前长期跟踪早产儿的研究并不多。
首批关注存在发育障碍的研究之一包括EPIPAGE,这项研分析了1997年法国9个地区22~32孕周的早产儿群体,并与664名足月生产的婴儿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约有一半生长到5岁的早产儿存在各种程度的神经发育问题,而且孕周每提前一周,他们的认识发育障碍就会更严重。在一项认知能力评估研究中,该研究团队观察到孕周在24~25周的早产儿神经性损伤在44%左右,孕周32周的早产儿损伤为26%,而对照组足月出生的婴儿损伤率则为12%。
“看到这么多问题儿童,我们非常吃惊。”Hüppi说。她表示,总体来看,轻度早产儿比极度早产儿存在神经性损伤的风险低很多,但这一类早产儿人数却多得多。
而且这些影响在成年之后还会继续存在。发育医学家Dieter Wolke带领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德国巴伐利亚州上千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6~31孕周的早产儿,分别对他们6岁、26岁时的发育状况进行了评估。去年,他报告称,大多数在儿童时期存在认知障碍的早产儿,成年后仍然存在这些障碍:他们中约有1/4的人存在中重度认知缺陷,一半人存在轻度认知缺陷。他们中大多数存在认知缺陷的人都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的特征;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业上和工作中的表现倾向于不能充分发挥潜力。
英国华威大学研究早产儿的Wolke表示也观察到早产儿微妙的生活差异。“他们冒险、抽烟、饮酒或是发生早期性关系的可能性都较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