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客服:0539-621309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中国科学报:中药不能承受之“重”?

发布人:lyqlkj发布时间:2015/4/10浏览次数:397次

含重金属传统药物有没有毒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大多数含重金属传统药物也都缺乏有毒或无毒的科学证据,无法轻易下结论。

■近年来,随着中药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含汞、砷的传统药物在国外市场已遭遇了多起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舆论浪潮,几乎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尴尬地步。

■国内中医药领域的专家曾多次解释,国际上药物安全机构以化学药标准看待和检测中药,以食品的标准评价中药,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解。

■在近日召开的一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关注重金属安全性问题的评价,应对重金属用药安全的量—效—毒监控关键环节开展深入研究,包括重金属形态结构、价态配位、动态代谢、量效关系、毒效机制等方面。

■究竟有没有毒、会不会转化成有毒物质、通过什么机理发挥疗效,拷问含重金属传统药物的这几个问题目前还无法得到答案。中国研究人员将传统医学知识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正在离解决含重金属传统药物安全性评价难题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里,“饮雄黄”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传统习俗。人们还喜欢把雄黄酒或雄黄水洒在屋子外和涂在小孩耳、鼻、头额及面颊上,以避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

除了民间神话传说外,这样的习俗大概还与传统医学理论相关。据《本草纲目》记载,雄黄治疟疾(malaria)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雄黄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砷,这种物质被视为具有与重金属相当的毒性。与之类似的还有含汞的朱砂。中医理论认为:“(朱砂)养心气、养心血、养肾、养脾、安胎,可以解毒、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

不过,含有雄黄、朱砂的多种传统药物却因为其含有砷和汞两种剧毒物质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同时,含重金属传统药物究竟能否在临床上使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

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回答含重金属传统药物有没有毒、会不会转化成有毒物质、通过什么机理发挥作用等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研究人员已针对这些问题开始进行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呼吁:“应尽快建立含重金属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新标准与新方法。”

究竟有没有毒?

含重金属传统药物有没有毒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作为藏药研究者,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魏立新也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朱砂是饱受争议的一味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朱砂)养心气、养心血、养肾、养脾、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所以,朱砂的名字出现在许多经典中药药方中,具备重镇安神之效。

众所周知,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含量达98%以上)。关注前人研究成果是科研工作者的一贯做法,魏立新按照这个方法,试图为自己进一步的研究寻找合适的方向。“我们查阅了国内外许多文献,至今仍难以拿到硫化汞有毒或无毒的比较充分的科学证据。”魏立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事实上,大多数含重金属传统药物也都缺乏有毒或无毒的科学证据,无法轻易下结论。同时,不同重金属化合物的毒性也存在巨大差异。

魏立新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例如,汞的形态分为三类,包括有机汞、单质汞和无机汞。其中,有机汞有甲基汞和乙基汞两类,其毒性较大已是公认的结论。而单质汞也具有较强的毒性,特别是汞蒸气。在无机汞中,氯化汞也已被证明具有一定毒性,而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的毒性尚无定论。因此,某重金属有毒一概而论的观点也不客观。

多次“超标”为哪般?

近年来,随着中药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含汞、砷的传统药物在国外市场已遭遇了多起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舆论浪潮,几乎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尴尬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