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客服:0539-621309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宣传面临困难和挑战

发布人:lyqlkj发布时间:2015/4/1浏览次数:404次

“转基因的玉米还是玉米啊!”2014年5月北京科技周期间,一对老夫妇站在中国农科院大院里举行的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科普知识宣传栏之前发出感叹。虽然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以转基因为特征的生物技术发展,但是,公众接受程度仍然很低,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的战略意义以及其对社会安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日前,在北京市科委举办的“农业生物技术百人讲坛·2014暨第七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这与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的科普宣传还远远不够到位,对于技术应用和营养安全的正面宣传不够深入有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围绕着转基因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科学认知和技术认同上。专家们呼吁,为了推动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的应用,应该尽快加强风险交流的工作,在技术研发、知识普及以及安全性评价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农业生物技术

是国家安全战略之一

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12000亿斤,但是,面对着13.6亿人口的生存,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2012年中国有8025万吨的粮食进口,相当于7亿亩耕地面积的产量,但是,在18亿亩耕地红线之外,我们未来已经没有这样多的土地可以用来增加粮食产量。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定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教授表示。

事实上,多年来,我国水稻(Rice)单产增产的速度在不断减缓,1961年—1999年,单产增长3.06倍;从1999年至今,仅提高5.5%,而人口却增长了9%。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戴景瑞称,我国第一大作物玉米单产5.74吨/公顷,落后于美国9.95吨/公顷。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单产远低于美国转基因大豆,而价格却高于进口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已经从大豆起源国和种植大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达到6338万吨。

“将来即使拿钱去国际市场买粮食,很有可能买不到粮食”,一旦出现这样的想象,中国将面临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专家们一致指出,如果不抓住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动力,撬动中国农业发展,将会犯下历史性错误。

为解决粮食稀缺

新技术在全球广泛应用

粮食稀缺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目前全球有8亿人在饿肚子及营养不良,在1950年代,1公顷土地平均养活2人,而到2013年,已经达到5人/公顷。2030年,全球人口将增加20亿,还需要增加50%以上的粮食方能应对,目前,生物技术被公认为可持续提供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技术改变基因组的构成,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 food)系指利用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和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三大类。

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可以带来农作物每亩单产的提升,减少病虫害,降低成本。转基因作物(Transgenic crops;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在全球的种植面积已达到百万公顷,美国约占全球总面积的42%,南美的巴西位居第二位,占21%,阿根廷占15%,印度占7%,加拿大占6%,中国占3%,其他国家和地区占6%。转基因的应用得到了全球响应,2013年“世界粮食奖”颁给了比利时人Mark Van Montagu、美国人Mary-Dell Chilton和Robert Fraley3人,因在1983年几乎同时将外源基因成功地引入植物基因组,为后来的转基因育种技术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进入全球化布局新阶段,技术与市场垄断更加集中,第一梯队:美国一家独大,技术占据绝对优势,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第二梯队: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研究与技术力量雄厚;第三梯队: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积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试图打破国际跨国公司技术与市场垄断,建立全球生物产业发展新格局。中国在第三梯队中处于领先地位,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超过第二梯队,水稻(Rice)组学、超级稻和抗虫棉等研发领域跨入国际先进行列。